不辨菽麦的解释 辨:分清;菽:豆类。分不清豆子和麦子。形容愚昧无知;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。 不辨菽麦的例句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。(郭沫若《银杏》) 不辨菽麦的拼音 Bù Biàn Shū...
| 不辨菽麦的解释 | 
| 辨:分清;菽:豆类。分不清豆子和麦子。形容愚昧无知;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。 | 
| 不辨菽麦的例句 | 
|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。(郭沫若《银杏》) | 
| 不辨菽麦的拼音 | Bù Biàn Shū Mài | 不辨菽麦的繁体 | 不辨菽麥 | 
| 不辨菽麦的简拼 | BBSM | 不辨菽麦的注音 | 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 | 
| 不辨菽麦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语 | 不辨菽麦的字数 | 四字成语 | 
| 不辨菽麦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语 | 不辨菽麦的用法 | 不辨菽麦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,比喻脱离实际,缺乏常。 | 
| 不辨菽麦的结构 | 动宾式成语 | 不辨菽麦的年代 | 古代成语 | 
| 不辨菽麦英语翻译 |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 | 不辨菽麦俄语翻译 | не различать бобов и пшеницы | 
| 不辨菽麦的近义词 | 愚昧无知、目不识丁、五谷不分 | 
| 不辨菽麦的反义词 | 博学多才、学富五车 | 
| 不辨菽麦的出处 | 
| 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杜预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麦殊形易别,故以为痴者之候。” | 
| 不辨菽麦的故事 | 
|  | 
麦穗两歧、歧路亡羊、羊质虎皮、皮里阳秋、秋荼密网、网开一面、面红耳赤、赤子之心、心高气傲、傲然屹立、立功赎罪、罪魁祸首、首善之区、区闻陬见、见兔顾犬、犬马之劳、劳燕分飞、飞蛾赴火、火海刀山、山高水低、低声下气、气象万千、千疮百孔、孔席墨突、突然袭击、击节叹赏、赏一劝百、百年不遇、遇事生风、风雨交加、加人一等、等因奉此、此起彼伏、伏地圣人、人欢马叫、叫苦连天、天高听卑、卑礼厚币、币重言甘、甘棠遗爱、爱屋及乌、乌焉成马、马鹿异形、形影相吊、吊死问疾、疾足先得、得陇望蜀、蜀犬吠日、日升月恒、恒河沙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