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草惊蛇的解释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。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;使乙感到惊慌。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。 打草惊蛇的例句 空自去“打草惊蛇”,倒吃他做了手脚,却是不...
| 打草惊蛇的解释 | 
|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。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;使乙感到惊慌。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。 | 
| 打草惊蛇的例句 | 
| 空自去“打草惊蛇”,倒吃他做了手脚,却是不好。(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九回) | 
| 打草惊蛇的拼音 | 
Dǎ Cǎo Jīng Shé | 
打草惊蛇的繁体 | 
打艸驚虵 | 
| 打草惊蛇的简拼 | 
DCJS | 
打草惊蛇的注音 | 
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 | 
| 打草惊蛇常用程度 | 
常用成语 | 
打草惊蛇的字数 | 
四字成语 | 
| 打草惊蛇感情色彩 | 
中性成语 | 
打草惊蛇的用法 | 
打草惊蛇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,多用于否定句。 | 
| 打草惊蛇的结构 | 
连动式成语 | 
打草惊蛇的年代 | 
古代成语 | 
| 打草惊蛇英语翻译 | 
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| 
打草惊蛇俄语翻译 | 
гороховая змея | 
| 打草惊蛇的近义词 | 
操之过急、因小失大 | 
| 打草惊蛇的反义词 | 
欲擒故纵、引蛇出洞 | 
| 打草惊蛇的出处 | 
| 宋·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:“鲁乃判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蛇惊。’为好事者口实焉。” | 
| 打草惊蛇的故事 | 
 | 
蛇口蜂针、针芥之投、投膏止火、火伞高张、张大其词、词钝意虚、虚度年华、华冠丽服、服低做小、小德出入、入火赴汤、汤池铁城、城下之辱、辱国殃民、民淳俗厚、厚德载福、福不盈眦、眦裂发指、指东话西、西颦东效、效颦学步、步步登高、高才大学、学贯中西、西山日薄、薄命佳人、人给家足、足尺加二、二缶锺惑、惑世诬民、民富国强、强唇劣嘴、嘴快舌长、长虺成蛇、蛇食鲸吞、吞风饮雨、雨散云收、收成弃败、败材伤锦、锦片前程、程门立雪、雪操冰心、心存目想、想入非非、非亲非故、故伎重演、演武修文、文觌武匿、匿迹潜形、形槁心灰。